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28章 第 128 章

關燈
第128章 第 128 章

此時, 楊秋已經先行回到了上谷郡。

她正在和荀諶聊天,先是聊了一下遼東郡的情況,對水軍未來的規劃,接著兩個人又聊了一下洛陽那邊的情況。

“這麽說來, 關東諸侯實力不濟, 唯有孫堅足以讓董卓忌憚。”

此時曹操已經兵敗南下揚州募兵了, 其他關東諸侯依然屯兵在洛陽周圍,目前也只有孫堅在戰場上表現得勇猛一點。

“西涼騎兵, 素以悍勇聞名於世, 其威赫之名, 令人喪膽。而關東諸侯雖族勢隆盛, 底蘊深厚,然其所募之卒, 多為初臨戰陣新兵,實無戰場經驗可道。

在兇悍西涼騎前,宛若待宰羔羊,然孫堅所率之軍不同, 此軍久隨孫堅南征北戰, 歷無數戰火之滌,積豐厚作戰經驗,實力強盛勇猛。

因此,當下唯孫堅之軍具與董卓相較之力……”

聽到荀諶這一番總結,楊秋突然就恍然大悟了一件事情。

難怪在歷史記載上, 袁紹和曹操都在這一次討董過程當中沒有什麽出彩的戰績,實在是因為他們募集的兵卒大多都是新兵蛋子。

這樣倉促召集起來的軍隊, 都沒有進行過多少操練,在戰場上更是對戰經驗不足, 這樣的軍隊去和董卓那群精銳的騎兵對打,那當然是要輸的。

所以袁紹和曹操的實力強大起來,都是後來在戰場上通過無數的戰爭經驗積累出來,精兵可不是直接選擇高大威猛的人就能訓練出來。

只有在戰場上多次拼殺,這才能在殘酷的戰爭當中訓練出精兵。

“友若覺得,這場戰爭會是什麽結局?”

“董卓已誅洛陽袁氏嫡系,袁紹與袁術皆懷野心,二者今已各拉攏異勢。

若我所料無差,袁術已拉攏孫堅等輩,袁紹現拉攏曹操等眾。

曹操南下募兵,應乃為袁紹所備。關東諸侯內部已生分歧,矛盾重重,此群人必不能統一彼此之勢以攻董卓,此戰恐怕虎頭蛇尾。”

聽著荀諶的分析,楊秋在旁邊笑著點頭。

歷史上的結局還真是這個樣子,二袁直接相爭天下,最開始曹操和孫堅都混不上桌,都算是兩邊的小弟。

“那麽中原那些士族是不是要開始“押寶”了?”

此言一出,荀諶有點尷尬,但還是對著楊秋頷首點頭。

“天下大爭之世,不只是中原士族,關西士族亦將決擇。若非萬不得已,關西士族不會去中原擇二袁亦或他人。

恰好天子已至長安,故關西士族暫應仍支漢室正統,但若吾等屆時攻下關中之地,情況或有變。”

若不是後來董卓死了,西涼軍閥內鬥不休,其實關西那些士族不會南下逃亡,也不會去中原討生活。

實在是雍涼之地已經被禍害得不成樣子了,沒有一個雄主可以站起來,將大家團結在一起,所以最後也只能選擇中原打出來的贏家。

“大王是在憂愁雍涼之地的士族該如何處理嗎?”

見楊秋久久不說話,荀諶好奇地問了起來,楊秋先是點了一下頭,隨後又搖頭。

“友若一向知我,若果真冥頑不化,尋釁生亂,吾唯以刀令其知強權。

然有時,若僅因理念不一,致眾多人才流去中原支持各諸侯,其損失於吾頗大。”

這就相當於資敵,人家也不挑事兒生亂,就是覺得和你不是一路人,通通跑到中原那地方支持其他諸侯,這就沒有意思了。

對這種人,楊秋是肯定不可能趕盡殺絕的,所以此刻想起來莫名有點憂愁。

此話一說出來,荀諶瞬間笑了。

“大王,士族之間爭鬥,除卻利益之爭,其實亦有道統之爭。

關東與關西士族,根本難以團結一處行事。不到萬不得已時,這群人斷不願讓關東那群士族崛起。

其實,吾於荀家,算是異類,吾與族人之道並不統一。”

這番話瞬間引起了楊秋的興趣,她雖然之前跟著張遼學習了這個時代的許多知識,但其實士族之間的學派鬥爭,這種事情楊秋還真不太了解。

不過這也不稀奇,就算到了現代也有學閥派系鬥爭,大家都會支持不同的理論學說,這裏面當然也涉及利益。

但更重要的是大家相信的學說不一致,所以鬥得你死我活。

“友若支持的是?”

“以法為本,以禮為表,禮法並舉,王霸統一,這不是大王一直在做的事嗎,這自然也是我之所願。”

所以荀氏內部這種想法並不占大多數,也就是說,法家並不被他們接受。

這就相當於意識形態之爭了,確實足夠讓關西關東士族決裂。

“那麽荀氏家族內部支持的是?”

這個問題讓荀諶一時之間有些不好回答,所以他並沒有直面回答這個問題,而是說了這樣一段話。

“關東士族,雖所支持之道統各異,然其內部之想法倒是大致相同,皆期望君主賢明,垂拱而治。”

“垂拱而治……”

楊秋當著荀諶的面直接嗤笑了一聲,垂拱而治,表面上是說統治者應該無為而治,不要刻意幹預政事兒,依靠臣民的自我管理和社會的自然秩序,讓社會出現繁榮穩定之象。

但實際上,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個什麽玩意兒。

也就是說當皇帝的做個符號,不要天天搞事情,不要中央集權,讓他們自由發展,反正不管有什麽亂象,清靜無為就行了。

也就是說下面士族豪強怎麽亂搞,當皇帝最好都不要插手。

因為一插手,大家日子就會變得很難過,會有性命威脅,做個傀儡大家都舒服了。

所以關東士族要求的是小政府主義,讓他們繼續大權在握,奢侈享受,最好家族權力代代永傳。

如果按照晉朝建立的情況來看,這群人的努力也算是成功了。

然而沒有中央集權的王朝,完全沒辦法抗衡北邊的胡人,所以最後大家就一起崩了。

“大王,此路註定為向死之路,可嘆關東之人尚不明這天下亂至如此之緣由。

他們以為天子昏庸,宦官貪暴,方致天下紛亂,卻不願將真實原因歸咎於自身。

這上百年,關東之地士族奢侈享樂,全然不知北方胡人威脅之大。‘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’,此正為關東士族之未來。

至於雍州、涼州、並州等地,常年遭受北方諸般蠻夷胡人威脅,故關西等地諸多士族崇尚兵家法家。唯有如此,方能保全當地和平安寧。

因此,若吾等屆時占據關中之地,那些士族即便不支持吾等理念,大約亦不會即刻投奔關東諸侯。”

生存威脅不一樣,理念自然不一致了,並州雍州、涼州、幽州這邊常年遭受胡人威脅,所以這裏的人更加崇尚用強大的兵力征服蠻人,用嚴苛的刑法控制不法之徒。

因此兵家、法家在這邊自然是被人所接受的。

然而中原地區繁華,上百年的和平已經讓他們習慣了手中的權勢,所以他們的爭鬥便是和皇權的利益爭鬥,希望手中攫取更多的權利,天子的控制力越發薄弱。

“今日友若此般言語,倒是令我豁然開朗。

看來關中之地暫且無需憂心,那麽今年下半年可著重做一事。

此番內部出現諸多間諜,雖有諸多乃加入昭國的胡人,但其中亦有若幹官吏竟也遭賄賂。

友若,吾一路思忖良久,官吏亦當受監督。吾意成立監察司,非往昔刺史之職能,類同靈通院打探外部消息,監察司則負責打探昭國內部各類消息,尤重官吏消息。

昭國已立數年,內部自有利益勾結,亦該清除些許蛀蟲了,便先從成立監察司開始……”

這種事情,荀諶自然是不會勸諫的,一個帝王若是相信下面的官吏都是清白的,那才是笑話。

不過,這事情難道是要交給他做嗎?荀諶自然也問出了這個問題,楊秋搖頭。

“幽州現今已為我昭國所占,那麽監察司之人可從幽州之地挑選。

此等人目前與昭國境內其他州郡聯系甚少,無利益牽扯,於成立之後更易探聽消息。

至於誰來統領監察司,我再想想。友若,你且於幽州之地挑選人才……”

賈詡已經被她調走了,而且還負責靈通院,所以暫時肯定不能是賈詡來做這事兒,他身上也做不了這麽多事兒。

那麽誰來統帥監察司呢,其實也應該挑選一個新人,和並州、幽州這邊利益牽扯不大,看來得想辦法再招攬一些人才了。

楊秋還記得幽州曾經有很多人才,這些人到底會加入昭國還是南下逃亡,看來得等今年的考試了。

除了建國那一年在春季考試,後來楊秋已經直接將考試時間定為了秋季。

畢竟秋季的時候秋高氣爽,不像冬日那樣寒冷,也不像春日那樣要忙碌著春耕,所以現在每年的考試在秋季。

希望今年能多挑選出幾個人才,楊秋在原地琢磨著這件事情,荀諶這邊的下屬突然說有消息過來稟報。

對方送上了名刺,荀諶一見名刺,他露出了意外之色。

在漢朝,名刺就相當於一個人的名片。

上面會寫自己的姓名、官職等信息,一般是寫在竹片或者木片上面,拜訪他人的時候就要將此種東西交出來,這是基本的禮儀。

所以楊秋也看到了名刺上面的信息,她的眼睛瞬間露出了意外之色,因為她清楚的看到了郭嘉這個名字。

對方這個時候怎麽會出現在這裏?略微有點兒讓人詫異,不過荀諶和郭嘉肯定是認識的,所以來拜訪荀諶倒也正常。

沒想到還能提前見到郭嘉,楊秋的心中都泛起好奇了。

這年頭雖然人才不能為我所用,但能把這些名人都見一見,那自然是讓人高興的。

“友若這是有老家客人拜訪,說不定會有族人消息,何不令其進來?吾如今已無多少事務,汝可與他相見。”

“大王欲離去歇息?”

荀諶自然也好奇郭嘉的來意,說不定和自己的兄弟荀彧有關,原本覺得眼下見面不方便,沒想到大王竟然主動提出離開。

“非也。郭嘉乃潁川之人,吾很好奇其來意,但吾此刻現身確有不妥。

此屋有一後堂,吾暫且於彼處歇息,君與這位老友先行敘舊。”

這意思分明就是,在和郭嘉聊完之後,要交代一下潁川的情況,順便聊一聊郭嘉此人的來意,大王看起來好像對郭嘉很有興趣。

其實荀諶和郭嘉並不算太過熟悉,因為兩人年齡差距有點大,他留在昭國的時候,郭嘉那時候才十幾歲。

所以在他的印象之中,郭嘉這個少年有些灑脫不羈,但確實頗有一番聰慧,不過也就到這個程度了。

對方前來拜訪,荀諶主要看重的也是荀彧是否帶來了消息,至於郭嘉的來意,荀諶原本沒那麽好奇的。

因為他覺得郭嘉的性子大概是來游歷一番。

不過想到自己在昭國完全沒有潁川人的助力,也許他未來應該考慮拉攏一些潁川人過來,不然他實在是獨木難支。

因此,楊秋去了後堂之後沒過多久,郭嘉就被下人親自帶領來到了堂屋裏面會客。

數年不見,郭嘉已經不再是那個柔弱的小少年了,反而現在看著已經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。

雙眼熠熠生輝,臉上帶著一種灑脫不羈的笑容,一進來就拱手行了一個禮。

“嘉拜見荀刺史。”

“奉孝,你我同鄉之人,何必這般客氣。若早知曉你已至昭國,我定遣人好好接待你。

想必你來昭國已有多時,這些日子過得如何?可有不適應之處?需不需要幫忙?”

郭嘉並沒有回答這些問題,而是笑著坐在了下首之處。

“友若兄,不適之處並不多。昭國美酒美食甚多,日日享用不盡,嘉至今都還未吃遍昭國美食、飲遍昭國美酒。

這昭國的日子實在快活,讓人都不舍離去了。

不過,嘉來找友若兄,原本是有些事情要詢問,順便還帶來了文若的信件。

不過現在吾倒是有件事情想要確認一番,剛剛昭王也在此處嗎?”

此言一出,荀諶頗為差異,這是怎麽猜到的?

“奉孝為何會有這種猜測?”

莫非是剛剛在外面看到了什麽情況,或者聽到下人說了什麽消息,不應該呀。

他這邊的下屬管理甚是嚴苛,不會有人敢膽大的透露主君的事情,那麽郭嘉是如何發現的?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